企业客户登录
登录
注册
修改密码
登录失败
您的用户名、代码或密码不正确。
组织诊断程序
组织诊断程序登录后操作,现在登录?
确定
取消
扫码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组织情绪决定着变革的成败!


变革中最难的事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某多元化集团公司,业务涉足地产、教育、文化和物业等领域。随着企业的发展在战略协同、集团管控和多元化经营等因素的影响下,企业效率下降,运营成本越来越高。为了摆脱这种局面,实现健康、持续发展,企业的领导者启动了一项价值不菲的管理咨询项目。

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咨询公司出具了一份500多页的解决方案,内容涉及战略、集团管控模式和各业务板块的组织、流程和内控等等。接下来便在集团各个层级展开了一场场轰轰烈烈的培训。

这样,半年过去了,企业领导者却发现不但问题没有解决,反而引发许多新的矛盾:各级员工普遍认为制度流程不适合企业、各部门都要求增加人员以执行新的管理标准、管理层摩擦不断……各种不满情绪日益增长,效率进一步下降,成本进一步上升。

最后,企业被迫终止了咨询项目,高价购买了500多页的打印纸和员工的各种不满。

这个局面是任何一家企业也不想看到的,但还是会高频率的出现在许多企业的成长道路上。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企业在找到问题和解决方案后,只经领导同意便立即“一厢情愿”的在组织内推行,并期望快速取得理想的效果。企业通常习惯性的认为:“公司可以轻松的掌控员工的工作行为”。表面上来看,这似乎没有任何问题:公司属于投资者所有,组织中绝大多数的员工都是“打工者”,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公司有权要求员工产生相应的工作行为。
事实上,如果真的如此简单,那么世界上将不会有失败的企业变革项目!我们要解决的是能为效率和利润带来重大突破的“真问题”,是让价值焦点穿透流程、组织和人三个层面。这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再英雄的人物也无法一个人完成全部的工作,需要所有成员相互协作、共同奔赴目标,这就是组织存在的意义。然而,面对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组织成员会有不同的态度,有支持的、有反对的、也有中立的,这些态度决定了行为,行为决定了变革能否成功。

因此,如何变革?如何巩固变革的成果?如何持续的以价值焦点为核心变革组织?是所有企业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柏拉图说:真正的教育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唤醒,是把大家带到洞穴之外
所以,若想成功实施变革,解决问题,核心就是唤醒组织,改变人们的态度与行为!也就是,问题能否成功解决取决于我们能否将一个群体而不是某个人带到洞穴之外。这是变革中最难的事!是许多成长型企业变革失败的重要原因!


 组织的情绪


为何改变一个组织的行为如此之难?因为不同于个体,组织需要所有成员的行为都向目标协同才有可能使一项任务取得预期的结果,即组织行为需要协同性。那么,什么在影响着组织行为的协同性呢?

这取决于组织成员对三个问题的认知程度,即:

 我们现在差距有多大?

 我们能够消除这个差距吗?

 消除这个差距对我意味着什么?


这三个问题分别代表了差距认知、自信度和个体关联度三个因素,它们与组织行动协同性成正比关系,即对这三个要素的认识程度越高,组织行动的协同性越强,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为:

组织行动协同性= 差距认知 × 自信度 × 个体关联度

我们再深入一个层次,对这三个要素的认知差异会带来了不同的“组织情绪”,实际上是这些“情绪”在影响着组织行动的协同性。
首先是对差距的认知。差距认知是指企业是否找到了价值焦点和“真问题”,是否对存在的差距有清醒的认知。
处于快速成长中的企业,最常见的现象是对差距认知不足,由此而带来自满与自大。于内而言,眼下的成功使组织成员沉醉于自身优势,无视差距或认为差距无关紧要;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以至于现代的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均不适合自己,需要自己“探索”,不需要去借鉴别人。对外而言,小富即安,看不到更广阔的空间与机遇,藐视竞争威胁,甚至用自身的优势去和别人的劣势作对比。在这种情绪的作用下,组织成员会普遍认为自己不需要改变。我们接触的组织中,以技术领先驱动的成长型企业更容易被这种情绪所笼罩。

其次是自信度。有些成长型企业能找到问题和差距,但对解决问题、消除差距缺乏自信,组织陷入一种自卑与悲观的情绪中。少部分成长型企业会认为自身受人才、资源的限制,一些优秀企业所达到的境界是自己无法企及的,故而安于现状。企业领导团队平均年龄越大,这种倾向越明显。
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悲观情绪是由变革失败引起的,这些企业曾经为改变现状而努力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变革未取得预期的结果。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效应下,开始质疑方法和自身的能力,进而普遍对变革抱有悲观情绪。失败的变革次数越多组织这种情绪越严重。

最后是个体关联度。当企业不能把突破价值焦点与员工的利益统一时,组织中就会出现冷漠和对抗情绪。

在不触及自身利益时,员工往往表现为漠不关心,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同时他们也不会对变革有积极的行动支持和情感投入。在触及到自身利益时,这些员工则会采取直接的或间接的对抗行为,使变革措施难以实行。有的企业,这些对抗甚至会演变为有组织的群体行为,大幅度增加变革的难度和失败的风险。

自满和自大、自卑和悲观、冷漠和对抗,这些组织情绪会极大削弱组织行为的协同性,使组织行为的改变难上加难,是变革中的“暗礁”。


 组织情绪 VS 变革环境


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追求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就是组织行动协同。而组织行动协同性与差距认知、自信度和个体关联度成正比,对这三个要素的认知程度会产生自满和自大、自卑和悲观、冷漠和对抗等组织情绪。这些组织情绪造就了企业的变革环境!

企业中的任何问题都生长于这个环境中,可以想象得到,即使我们找到了“真问题”,如果不管理变革环境,不能将环境调整到“可控”状态下,问题也不能解决,即使暂时解决了,也会死灰复燃且代价极高。